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,北京500台面向个人的电动车正式开卖,只要符合购车条件,无需参与摇号即可直接购买。(为控制总量,下半年开始购纯电动车也须摇号。)本来这些新能源车面向个人市场是大好事,但新闻接着说:“第一批500辆电动车悉数为北汽E系列电动车,本来定价24.98万元在各种补贴之后价格变成了10.98万元。”给人的感觉是,北汽E系列电动车就是为了配合北京新能源政策而生的一款新车。
【北汽E系列电动车】
【荣威E50电动车】
无独有偶,去年底上海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式出炉也有类似状况。先看政策:“纯电动车国家最高补贴6万元,上海市最高补贴4万元,附送一块免费的“沪”牌,一次性节省约16万元”。当时我就想,如果14.98万元的瑞麒M1电动车能享受到这个补贴,那买这款车岂不反而赚了?但事情没那么简单,上海政策出台的“准对接车型”为几乎同期上市的上汽荣威E50。尽管上海政策制定方一再否认有地方保护,但从政策制定到本地汽车厂家的新能源车严丝合缝的配合推出,可以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。
【凯美瑞混合动力版】
如果再看广州的新能源政策,地方保护特色就更加浓厚了。广州的新能源车地方补贴尽管只有1万元,但新能源车不需摇号可直接上牌的吸引力也不算小。先看政策原文:“单位和个人取得的新能源车增量指标,应当用于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》所列的新能源中小客车和节油率超过20%的混合动力中小客车办理登记。”为了让本地车企广汽丰田受惠,最终《广州的中小客车调节总办法》将广汽丰田的混动凯美瑞列入新能源车,而明显更节能的普锐斯则被排除在外,原因是普锐斯没有原型可对比是否节油20%。最终的结果是在广州买新能源车几乎只能选混动版凯美瑞。
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政策基本都有类似的特点,比如杭州与众泰的电动车,深圳与比亚迪电动车……,每一个城市都与自己的本土车企“结盟”,在地方政策的倾斜下,其他对手几乎很难进入。
自然,现在新能源汽车还竞争力还无法与传统燃油车直接对话,产能和销量都小得可怜,也确实需要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。但如果扶持变成了如此各自偏安一隅的相互制约策略,毫无相互竞争,这恐怕不是政策的本意。
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一哄而上做电动车,但做的前提几乎都在想着怎么沾政策的光,对于更重要的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反而并不是那么上心。反正可以各自偏安一隅,互不侵犯。本来国内的电动车起步和政策倾斜算非常早的了,但现实是,国际上已经开始有比较成熟的电动车企逐步崭露头角。狼真的要来了,自主新能源难道还要继续做“羊”?
就算从公平的角度上来说,这对于新能源技术出色的品牌也是不公平的打击,以技术取胜的企业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竞争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。同样,如果都是这样的各自为阵,对于没有大型车企的城市居民,他们要用上新能源汽车几乎就看不到未来了。就算是能用上新能源汽车的城市,几乎“唯一”的选择会让很多人放弃新能源汽车。
再往大处说,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-2020)明确表示:“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,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,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、节能内燃机汽车。到2015年,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;到2020年,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、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,燃料电池汽车、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。”如我们现在这般,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何其难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