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

国企高管被指上岗未市场化 利润下降年薪照拿

发布日期:2013-04-24 阅读次数:932 来源:(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)


国企高管被指上岗未市场化利润下降年薪照拿


最近,有媒体报道称,在208家上市央企发布的2012年年报中,披露了192家央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年薪,其中年薪超过200万元的有十多位。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以998万元的薪酬位列榜首,长城开发的董事长谭文鋕和总经理郑国荣,分别以600.79万元和485.91万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。

对普通百姓而言,几百万近千万元的薪酬是个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。人们羡慕之余,也在质疑:作为国有企业的高管,他们是否应该获取如此高的收入?如何对其薪酬进行管理?

高管收入高遭质疑

有关统计显示,在目前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中,去年有41名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年薪超过百万元,也有年薪10万元以下的,最低的只有3万元。

领导一个大企业在市场上打拼不容易,与创造的巨额利润相比,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收入高也可以理解。然而,因为国企是国有出资人,资产归全民所有,而且有些国企一般占有垄断资源和政策优势,所以社会上对其高薪有诸多质疑:“企业利润下降高管收入上涨”、“上涨速度远远高于其员工和社会平均水平”、“收入不透明”、“给国家分红少”等。

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介绍说,总体上,央企的工资水平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接近40%,这并不包括工资之外的福利和其它保险金、公积金等非工资收入。

改革强化业绩考核

国企高管薪酬中存在的问题已引起管理层注意,对其进行改革的步伐始于2009年。在2009年2月印发的《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中,财政部曾明确规定,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280万元人民币。国资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管理。

2012年12月29日,国资委修订并公布了《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》,对央企高管的绩效薪酬进行改革,并于2013年1月1日实施。据了解,央企高管薪酬由基薪和绩效薪酬组成,基薪是固定的,绩效薪酬取决于经营业绩。新《办法》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,绝大多数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(EVA)考核指标权重提高到50%,利润总额指标权重下降为20%。所谓EVA就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,这意味着在对国企高管的经营业绩作出考核时,既要考虑企业获利,也要考虑国企占用的大量国有资金所产生的成本。

国务院今年2月5日批转的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》已经明确规定,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。在工作分工中,这部分改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财政部、国资委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监察部、全国总工会等负责。

不能简单市场化了事

在今后的改革中,国企高管薪酬该怎么确定?对此,专家们有不同意见。有人认为应该对高管薪酬设上限,但反对意见表示,国企作为市场主体应该用市场的方式进行管理,不应用具体数字来衡量。而且应区别对待两类央企:一类是设置了行政准入门槛的垄断行业的央企,另一类是没有行政准入门槛的竞争性行业里的央企。对后者,如果其高管贡献大,就应该拿高薪。否则会造成国企人才的流失。

其实,对国企高管薪酬用市场化方法解决颇有争议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,央企高管工资高低要以其与所创造的利润价值是否相匹配为原则,同时兼顾到同行业水平。很多央企高级管理人员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行政任命上岗的,而且一些央企是占有垄断资源和政策优势获取利润的,所以不能简单用市场化、国际化来解决问题。

徐洪才建议,今后国企高管薪酬改革应两条腿走路:一是总体上与绩效挂钩,从当期效益和长远效益发展进行考核,避免高管的短期行为;二是职业经理人上岗要市场化,现在是领导任命的多,开放度不够,容易滋生内部腐败,拉大收入差距。(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