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届广州车展(微博 )于昨日落下帷幕,略显冷清是本届车展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。在日系车销量大幅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,本届广州车展展出面积为20万平方米,展出车型900多款,其中全球首发34款,亚洲首发23款。虽然展出规模与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法兰克福车展相近,但此次车展值得回味的亮点不多——其实这也是国内车展的通病,缺少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。
相比于日内瓦车展新车扎堆,东京车展更多关注环境和新能源车,北美车展和法兰克福车展有强烈的地域色彩,国内车展更多的是以量取胜,有集市的熙熙攘攘,却缺乏大商场的底蕴。无论北京、上海两个大型车展,还是成都、广州、长春等地方性车展,展出规模逐年增加,车企重视程度与日俱增,但这些车展除时间、地点、规模不同外,展出内容几近相同。
快速发展的国内汽车消费带动了各地车展的迅猛发展,但正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样,汽车销量不可能长久高速增长,汽车销售平稳增长之后车展何去何从,值得思考。
目前,国内汽车销售已经进入微增长时期,车展对销售带动作用还有几何,目前尚无法评估,但几个主要车展举办地都有限购措施,拉动消费的作用明显弱化。这方面影响在地方性车展上尤其明显。另一个问题是,一年几十上百款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,只有在高速发展的市场才可能出现,随着销售增长进入平稳状态,是否还有足够的新车型支撑如此多的车展?回答应该是否定的。而如果更多展示在售车型,车展就将恢复到汽车展销会的层面。
还有就是,销售增速放缓同样也会拖累企业利润增长速度,而展会各种费用却逐年增加,除北京、上海车展上车企为树立品牌形象外,面对其他车展车企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存疑问。在上述不利因素影响下,车企参展与否考虑更多的是一个车展对树立品牌、提升销量、达到某种诉求等是否有作用,只有契合需求才会参加,因此车展自己的特点在车企选择中将是重要一环。
上述两个汽车品牌树立了自己的特色,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虽然汽车与展会性质截然不同,但均为消费品,只是受众不同。树立自己的特色不是一日之功,既需要长远考虑,也需要市场的考验和筛选,但前提是未雨绸缪,在当下汽车销售依旧红火的前提下,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。